江西万年县近日发生的一起腐败案件,揭开了基层权力滥用和司法失公正的一角。上坊乡党委书记李佩霞因被控贪腐涉案165万元接受庭审,她在法庭上认罪并悔罪。然而,案件的背后,她的父亲对县委书记毛奇提出性骚扰行为的实名举报,却在庭审通报中被彻底忽略。这起案件揭示了地方权力对法律解释的主导,以及权力体系对普通人正义诉求的系统性压制。
李佩霞的父亲在女儿遭遇调查后选择实名举报,声称自己手中握有录音证据,显示县委书记毛奇曾利用职务之便,对李佩霞提出不当要求。然而,案件的庭审通报中,毛奇的“问题”被仅仅轻描淡写为“与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完全避开了举报中涉及的性骚扰内容。这一处理方式不仅对举报者的证据视而不见,更无视了毛奇滥用职权行为的严重性,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偏袒和掩盖。
更加令人愤慨的是,李佩霞为自己辩护所聘请的三位律师竟然无一获准入庭,其中一名律师更是因卷入此案而遭到调查。这种对辩护权利的剥夺,无疑表明在权力主导下的审判中,法律程序的公正被随意践踏。李佩霞的声音被剥夺,父亲的举报也化为沉默,正义的光芒在地方权力的操控下显得黯淡无光。
此次案件凸显了权力主导的“解释权”如何影响司法结果,即便是乡级干部的贪腐案件,也被地方权力操控成“轻拿轻放”的例子。毛奇的“惩处”不过是象征性的,而李佩霞则因涉案165万元面临多年的监禁。此案并非单纯的贪腐案件,而是一场权力对正义的再次掩盖,显示出地方体系对基层腐败和滥权行为的选择性处理。
李佩霞的父亲选择公开举报,是对权力无视的绝望抗争。他公开控诉,意图让一切置于阳光之下。然而,在地方权力的巨大阴影下,李父的勇气并未得到回应,反而激起了更为严厉的打压和沉默的对待。随着他举报事件的发酵,体制内甚至有更多不满现状的人员开始实名举报,一些公检法系统的人员在网络上公开表达对权力滥用的不满。然而,这些声音多被迅速压制,成为权力话语下的短暂回声。
李佩霞案的涉案金额虽然较小,但在欠发达地区的万年县却足以成为“典型反腐”案件。但此案的处理方式,却彰显了权力对普通人声音的无情压制。李佩霞案中的权力控制不仅决定了案件的处理方向,也彻底剥夺了父亲的举报权和李佩霞的辩护权,将他们的抗争化为无声的控诉。地方权力通过“反腐”之名,演绎了权力和法治的矛盾,以一种“依法”之名,来实现对案件的主导和掩盖。
江西万年县李佩霞案,折射了无数普通人在权力面前的无力挣扎。小人物的抗争无法被正视,法律的公正性被随意剥夺,反腐的名义沦为权力的遮羞布。面对这样的权力操控和压制,我们不禁要问:反腐真的为了正义,还是权力在为自己清除异己,遮掩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