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鞍山一民企因竞拍土地未交“净地”遭遇政府“拖字诀”,十余年诉讼却换来判决缩水、执行款打折,法院竟向政府请示返款,最终企业濒临破产。这是权力凌驾法律的鲜活案例,揭示了中国法治的深刻困境。
司法还是“权治”?领导批示大于法院判决!
辽宁鞍山市兴和钢管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和公司)与地方政府的土地纠纷再一次证明,在权力至上的体制下,法律不过是一纸空文。从2009年到2024年,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耗尽了企业的生存力,法院的判决更像一场“法律游戏”,最终让企业陷入债台高筑的绝境。
竞拍净地竟成“一女二嫁”
2009年,兴和公司以338万元竞拍了一块8776平方米的土地,却发现地块上还有未拆迁工厂,根本不符合“净地交付”标准。面对政府失信,企业选择协商退款,却被层层推诿,无奈之下于2014年底提起行政诉讼。
2015年,鞍山中院判定鞍山市国土局行为违法,要求返还土地款338万元并支付违约金623万元。然而,这个看似“包赢不输”的案件却成了兴和公司多年噩梦的开始。
“拖字诀”与法院“程序空转”
法院判决后,鞍山市国土局既不上诉也不履行,还堂而皇之地无视判决。兴和公司申请强制执行,鞍山中院冻结了国土局账户存款,却迟迟未支付相关款项。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笔款项在法院账户中“躺”了三年半,未支付给兴和公司一分钱,只因法院“请示”政府领导是否返款。
在领导的指示下,鞍山中院继续拖延执行,甚至变本加厉对企业的执行金额进行“断崖式砍价”。从法院最初判定的1752万元执行款,到最终的556万元,法律的尊严被践踏得体无完肤。
法院“听令”与企业濒临破产
“法律准则在哪里?”兴和公司负责人愤怒质问。作为一个年产值近亿元的企业,兴和公司因政府欠债和法院推诿,被拖入破产边缘。
令人无奈的是,法院面对企业的执行异议与复议诉求,均以败诉告终,并坚持“执行金额缩水”的合法性。企业的损失无从弥补,而政府失信、司法无力的后果却要企业一力承担。
权力凌驾法律:深刻的体制悲剧
兴和公司的遭遇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悲剧,更是权力凌驾法律的典型案例。从法院请示政府返款,到领导批示凌驾法律,司法的公正性与独立性荡然无存。这背后是对法治社会的深刻讽刺:当法律成了权力的附庸,谁来捍卫公正?
尾声:
兴和公司用自己的血泪经历提醒世人:法律若失去尊严,社会公正也无从谈起。而当“权大于法”的潜规则成为明规则,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