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宪法宣誓仪式频繁举行,李强再提“了解诉求”,但形式主义掩盖不了体制弊端。经济困境和民意压制依旧严重,宣誓不过是巩固权力和粉饰太平的政治表演。
12月23日,中共国务院举行了宪法宣誓仪式,45名部门负责人在国务院总理李强的监誓下庄重宣誓,誓言“忠于宪法、履职尽责”。然而,这场看似庄严的宣誓仪式,能否真正推动所谓“听取民意、解决诉求”的目标?对此,许多中国普通民众和企业并不抱希望,反而感受到的是中共政府的表演成分远远大于实际行动。
宪法宣誓:形式主义的又一次升级?
自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以来,这种例行公事的仪式已经成为中共宣传自身“依法治国”的重要工具。官方数据显示,本届国务院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组织了四次宪法宣誓仪式,看似频繁,但结果却是政策与实际问题脱节愈加严重。民众关注的关键问题如就业难、企业生存困境、法治倒退等,似乎从未因为这些誓言而有所改善。
李强在宣誓仪式后表示,“要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细化实化具体化”,并强调要“主动了解群众和企业诉求”。然而,这种陈词滥调的承诺,与中共长期以来忽视民众呼声、打压异议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宣誓的官员是否真正能够“忠于宪法”,或者说宪法本身是否有实际约束力,仍是摆在公众面前的巨大问号。
“了解诉求”与民意压制的矛盾
李强多次提到要“了解群众和企业诉求”,并声称政府会倾听市场声音、优化营商环境。然而,就在他表态的同时,大量维权人士和普通百姓因表达意见遭遇打压:企业家因维权被以“扰乱市场秩序”罪名拘留,访民因举报地方政府贪腐遭“失联”,而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也依然偏向权贵资本,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即便是国务院发起的“我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活动,也不过是一场用来装点门面的数字表演。这种表面上的“问计于民”,实质上更像是一次筛选“安全意见”的过程,那些真正尖锐的问题和批评根本无法进入政策讨论的视野。
经济困境:责任推卸与表演政治
在讲话中,李强提到“明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并将问题归结于“内外部环境复杂”。然而,中共经济困境的根源何在?答案显而易见:权力集中的体制抹杀了市场的自主调节能力,资源和政策进一步向权贵阶层倾斜,而普通民众和中小企业却成为代价的承担者。
尽管中共高层一再宣称要“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但实际政策却大多停留在纸面上。失业率高企、消费能力低迷,企业负担沉重,这些问题的根源从来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中共体制本身的顽疾。
中共的真正目的:巩固权力而非服务民众
宪法宣誓本是对国家法治的庄重承诺,但在中国,这不过是中共“表演政治”的又一场戏码。无论是“铮铮誓言”还是李强的表态,背后都隐藏着巩固权力、转移矛盾的目的。表面上,中共试图通过宣誓仪式塑造一个“依法治国”的形象,实际上却在各地加紧镇压异议,掠夺资源。
对于普通中国民众来说,这种形式主义的宣誓与其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不如说是对其绝望的再次确认。民众并不需要官员的“铮铮誓言”,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法治、公平和自由——然而,这一切在中共的权力体系下显得遥不可及。
虚伪的誓言终将被揭穿
中共频繁举行宪法宣誓的背后,是对现实问题的掩饰与对国际舆论的伪装。然而,形式上的承诺掩盖不了体制上的崩坏。宪法宣誓不过是中共自我宣传的工具,它无法改变人民被压制的现实,更无法掩盖一个专制政权的失败本质。
作者|凌鑫
编辑|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