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荐人大代表姚立法在2025年新春寄语中呼吁中国公民珍惜并行使选举权。他强调,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五年才一次,是公民政治权利的核心,唯有通过选举掌握权力,人民才能真正当家作主。
2026年春至2027年秋,中国将迎来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及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这一五年一度的政治事件,关系到基层治理与公民权利的行使。然而,选举在中国真的属于人民吗?独立自荐人大代表姚立法在2025年新春寄语中发出警醒:选举权不是恩赐,而是要争取、要使用的权利。
“没有权,哪来利?”——选民的政治权利亟待唤醒
姚立法指出,县乡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换言之,每一位公民都有法定的权利全程参与这一民主程序。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对自己的选举权漠不关心,甚至主动放弃,最终沦为“无权者”,只能任人摆布。他直言:“没有权,哪来益?没有权,哪来利?没有权,哪来势?没有权,哪来力?没有权,哪来威?”这些尖锐的质问道出了政治权利与个人利益的密切关系。
姚立法 资料图
在中国,选举权不仅包括投票权,也包括被选举权和罢免权。然而,在现行体制下,真正能够行使这些权利的公民凤毛麟角。姚立法以自身经历为例,回顾自己作为中国首位独立自荐人大代表的奋斗史。从1988年开始,他以无党派身份自荐参选,成功当选人大代表,并多次在公共场合直指政府违法乱纪行为,为民主法治奔走呼号。正因如此,他长期遭受官方打压,但仍未放弃对选举权的坚持。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选举权的价值与现实困境
姚立法的寄语中,不乏对现实的警醒。他引用了两种社会常见的说法:“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权的幸福,无权的痛苦”。这些话虽通俗,却直击要害。在中国,大多数公民被剥夺了真正自由、公正的选举权,人大代表的选举往往沦为形式,实质上由政府操控。对于那些本可行使权力的公民来说,主动放弃选举权,无疑是在助长专制的巩固。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选民已经习惯于这种“伪选举”,对投票行为漠不关心,甚至视其为无用之举。这种态度正是专制政权所乐见的,因为一旦人民普遍丧失对选举的信心,统治者便可以不受监督地掌控权力。而选民的冷漠,正是使得政府权力运行脱离人民监督的根源之一。
落实了选举权,我们才是国家的主人
姚立法的寄语并非仅仅停留在批判现实,而是更进一步强调了行动的必要性。他提出,选举权的真正落实,是让公民成为国家主人的关键。他呼吁所有中国人,在即将到来的换届选举中,不仅要投票,更要积极争取被选举权,甚至行使罢免权,让选举真正成为民意的体现,而非政府操控的橡皮图章。
他强调:“当我们真正掌握选举权,能决定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权力的来源,我们才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才是真正的公民,我们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这是对所有中国公民的呐喊——选举权不仅仅是一张选票,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姚立法还公开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欢迎更多有志于推动民主法治的公民与他联系,共同探讨如何维护和争取选举权。他的手机号是:13339728964。
展望与行动
姚立法的新春寄语不仅是一篇对民主的呼吁,更是一封直击中国政治现实的公开信。面对即将到来的换届选举,中国公民能否真正意识到选举权的重要性?能否勇敢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如果继续漠视,专制的根基只会更牢固;如果积极争取,人民或许能迎来真正的当家做主之日。
2025年的新春之际,姚立法的寄语不仅是提醒,更是行动的号角。他用自己几十年的坚持告诉中国公民:选举权是人民解放的起点,唯有争取并行使,才能真正改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