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药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官商勾结之手段操控药品市场,涉嫌垄断定价、捆绑交易、剥削市场,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此案揭示中国医药行业权钱交易黑幕,司法裁决亦存争议。
以案说法:从“反垄断”诉讼看扬子江药业的邪恶本质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的垄断与官商勾结问题层出不穷,而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子江”)的市场行为再度引发广泛争议。其与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工方”)之间的反垄断诉讼表面上是一场市场竞争的纠纷,实质上却揭开了中国医药产业链中隐藏的官商勾结、操纵市场、垄断价格、打压对手等一系列黑幕。
扬子江药业集团总部 资料图
本案所涉及的“枸地氯雷他定”原料药市场,本应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但扬子江的种种手段,使其在行业内的操控力远超市场经济的合理范畴。这起案件不仅暴露出扬子江通过诉讼试图操控市场、压制竞争对手的恶劣手段,也让公众看到了一个资本巨兽如何在政府关系的庇护下,操控价格、操纵供应链、霸占市场,以此攫取暴利。
扬子江药业:操纵市场的幕后黑手
本案中,扬子江以原料药采购受限、供应受控制为由,向法院起诉医工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然而,细究案件,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扬子江在诉讼中控诉医工方限定交易、以不公平高价出售原料药,甚至要求对方赔偿巨额损失。然而,法院调查发现,扬子江不仅在此类药品市场早已占据主导地位,还利用其资金优势、政府资源和法律诉讼手段,对市场进行操控。其诉求的核心并非真正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而是试图通过司法手段打压竞争对手,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
其次,扬子江的市场行为早已不止于此。长期以来,该公司在中国医药行业享有超然地位,凭借强大的政商关系,在多个地方政府的扶持下,一路壮大。不仅如此,其在医药采购、审批、市场分配等环节,均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使其得以在竞争中享有政策红利。而在本案中,扬子江试图以司法战术进一步打压竞争对手,制造市场壁垒,以确保自身能够操控药品定价、限制其他企业的发展。
政府庇护与市场垄断:扬子江的“毒性”远超药品本身
扬子江药业不仅在市场竞争中使用肮脏手段,其背后的政府关系更是让其在中国医药体系中如鱼得水。
1. 政府采购的“黑箱操作”
在中国医药行业,政府采购是医药企业的命脉,而扬子江药业长期以来都在这一环节中占据优势。无论是地方政府的集中采购,还是医保目录的制定,扬子江总能在政策调整中抢占先机。其利用庞大的政商网络,使得政府采购成为其利润的稳定来源,而竞争对手则难以进入这一体系。
2. 审批权力的滥用
在中国,药品生产和销售的审批权高度集中,而扬子江凭借其关系网,能够快速通过审批,而竞争对手则往往面临人为设置的障碍。在本案中,枸地氯雷他定的市场供应本应由市场自由竞争决定,但在政府的“默许”下,扬子江得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操纵市场,使得竞争者难以获得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
3. 官商勾结,影响司法公正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案的一审和二审中,法院对医工方的反垄断指控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最终认定其行为符合市场规则,扬子江的指控不成立。然而,这一判决本身也引发了人们对司法独立性的质疑。毕竟,在中国的司法体系下,涉及大型国企和政府关系紧密的企业案件,往往很难真正做到公正判决。扬子江是否借助其政府关系施压司法机关?这一问题仍然值得深思。
幕后黑手:扬子江的更多丑闻
本案的争议并非扬子江药业首次卷入负面新闻。事实上,该公司近年来一直风波不断,多次因涉嫌不正当竞争、操纵市场、行贿官员等问题被曝光:
• 操纵药品价格:多年来,扬子江药业的多款药品价格被指人为操控,远高于市场合理水平。消费者不仅需要支付高昂药价,医院在采购时也受到制约,无法选择更具性价比的药品。
• 商业贿赂问题:据业内人士爆料,扬子江药业在多个地方政府的医药采购项目中,被指通过贿赂官员获得采购订单,从而确保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 排挤竞争对手:扬子江不仅通过市场手段操控供应链,还屡次利用法律诉讼、行政投诉等手段打压竞争者,使得不少小型药企无法生存,进一步加剧行业垄断。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扬子江药业不仅是一个医药企业,更是一个资本和权力结合的怪物,其在市场上横行霸道,使消费者、医院、竞争对手都沦为其攫取暴利的工具。
总结:谁来终结扬子江的垄断游戏?
本案再次证明,中国医药市场早已被资本和权力联手操控,扬子江药业只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其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供应链、打压对手、勾结政府,使得本应公平竞争的市场沦为资本游戏,而普通消费者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面对如此严重的市场操纵,公众需要提高警惕,司法机关更应保持独立性,真正打破这种官商勾结的黑幕。而扬子江药业的所作所为,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彻头彻尾的资本掠夺与市场霸凌。这个中国医药行业的“毒瘤”,是否能被拔除?这不仅关乎公平竞争,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作者:朱辉
编辑:张丰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