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15岁孤儿吴亮海兄妹求助,揭露扶贫手册数据造假,导致六年来无法获得救助房。帮扶人篡改资料,政府长期不作为,暴露基层扶贫乱象,孤儿兄妹何时能有一个真正的家?
扶贫手册上的数字漂亮了,孤儿兄妹的现实却更加残酷。
2月8日,15岁的吴亮海用稚嫩的声音,在微信群发布了一条视频求助。他和13岁的妹妹吴文慧,站在湖南省安化县清塘铺镇沙坪村的村委会门前,用尽全力向外界发声:“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都申请不到扶贫救助房?我们终于找到了原因——扶贫手册上写着我们2023年有80平米住房,2024年变成60平米,数据造假让我们无家可归。”
他们没有父母,没有自己的家,唯一的愿望不过是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然而,在扶贫手册上,他们却“被拥有”了一处根本不存在的住房,这让他们的申请被无情拒绝。这份手册上,既没有家庭成员的电话,也没有家庭成员的签名,吴亮海兄妹的命运,竟然被这样一纸谎言彻底封死。
孤儿兄妹六年寄人篱下,扶贫政策成摆设
吴亮海兄妹的悲剧,始于2018年。当年,父亲罹患肺癌,家里倾尽所有为其治病,最终仍未能挽回生命。2020年,父亲去世,家里早已债台高筑,唯一的房产也被卖掉,兄妹俩彻底无家可归。伯伯虽成为监护人,但他年迈体弱,独身一人,根本无法提供稳定的住所,兄妹二人只能寄居在堂伯父家,生活艰难。
在政府的宣传中,“精准扶贫”是让所有贫困家庭得到基本保障的重要政策。然而,吴亮海兄妹在提交《关于申请解决住房的报告》后,却始终未能获批。根源就在于——扶贫手册被人篡改,帮扶人擅自编造数据,让他们“名义上”已经拥有住房,而实际上依然四处漂泊。
在这场骗局里,受害者是孤儿,而造假者却稳坐钓鱼台。
扶贫数据造假,谁是幕后推手?
吴亮海的遭遇,揭示了中国基层扶贫中的一大黑洞——“数字扶贫”。在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和帮扶人员为了“完成任务”,篡改扶贫数据,让贫困家庭在纸面上脱贫,而在现实里继续挣扎。
这起事件中,帮扶人在扶贫手册上直接伪造吴亮海兄妹“已拥有住房”,从2023年的80平米到2024年的60平米,数据不断变动,却始终背离事实。他们不仅造假,还有意规避监护人和家庭成员的知情权——扶贫手册上,没有兄妹俩的联系电话,没有任何家庭成员的签字,这意味着:这些“官方记录”,可能从未让他们本人知晓。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样的篡改并非巧合,而是一种模式。帮扶人凭什么敢如此明目张胆地造假?当地村委会、镇政府是否知情?又是谁在默许甚至推动这种“精准作假”?如此低劣的造假手段,难道真的能逃过上级部门的审查?
真正的贫困未被消除,真正的扶贫却成了一场数字游戏。
扶贫沦为作秀,谁来还孩子们一个公道?
扶贫政策的初衷,是为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基本保障,而不是成为某些官员和帮扶人员的“政绩工程”。但现实中,类似吴亮海兄妹的遭遇屡见不鲜:
• 贫困户的住房申请被驳回,原因竟是“扶贫数据”显示他们已经“脱贫”;
• 因病致贫的家庭,被人为剥夺救助资格,只为减少贫困人口数据;
• 帮扶干部篡改资料,只为在台账上交出“完美答卷”,而不顾贫困家庭的真实处境。
扶贫造假不仅仅是数据作假,它直接关系到无数家庭的生存权,更是在掠夺他们唯一的希望。对于吴亮海兄妹来说,他们没有父母,没有权力,没有资源,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微弱的声音,在社交媒体上寻求帮助。他们的求助能否换来一个公正的调查?那些篡改扶贫数据、让他们六年无家可归的官员,会不会被追责?
如果社会不关注,他们的声音会再次被沉默,扶贫政策的漏洞也将继续吞噬更多弱者的希望。
希望安化县相关部门能彻查此事,让扶贫回归“扶贫”,让这对孤儿兄妹早日拥有一个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