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司法体系,是否已经彻底沦为政府维稳的附庸?
近日,海南三亚一名44岁的男子宋某杰因在网络发布“2028年三亚将合法化博彩业”的消息,被警方以“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处以五日行政拘留。这一案件不仅暴露出中国法律在言论自由上的严苛打压,也再次印证当局对互联网言论的高压管控。
一条信息,换来五日拘留
据报道,宋某杰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一则包含“2028年三亚将成为合法博彩业酒店”的信息,仅凭一张建筑工地的照片和几行文字,就引发了警方的“高度关注”。三亚市公安局在发现这一信息后,迅速展开调查,找到发布者,并以“扰乱公共秩序”之名对其进行行政拘留。
官方报道截图
官方报道刻意强调,这一信息未经权威渠道证实,甚至引述法律条文强调“赌博在我国法律中明令禁止”,试图以法律之名正当化打压网络言论的行为。然而,问题在于,宋某杰的言论并未直接构成欺诈或造成现实损害,只是基于现有建筑和海南的特殊地位做出推测,警方的反应却异常迅速,直接将其定性为“扰乱公共秩序”,其背后逻辑值得深思。
“扰乱公共秩序”还是封杀言论?
近年来,中国当局对网络言论的打压愈演愈烈,“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已经成为各地公安机关用以封杀异见的常见借口。从发布疫情信息的公民记者到曝光官员腐败的网民,再到如今的一条关于三亚赌场的猜测,几乎任何未经官方认证的信息,都可能成为警方出手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屡见不鲜,然而,警方为何对这条“赌场谣言”反应如此迅速?更值得玩味的是,警方的执法逻辑不仅仅是制止所谓的“谣言”,更是在通过惩罚性措施制造寒蝉效应,让所有在网上发布“未经证实”信息的人都噤若寒蝉。
司法体系已死,维稳凌驾法律
此案的核心问题并非一条信息的真假,而是中国司法体系在维稳体系下的全面腐化。在正常的法治社会,即便信息存在误导,也应由公共讨论和媒体澄清,而非依靠警察动用刑罚工具进行压制。
当执法部门可以随意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抓人,而这一罪名又缺乏明确的法律界限时,法律的公正性已荡然无存,司法体系更是彻底沦为政府的舆论打压工具。
在这个言论自由近乎绝迹的社会里,不论是揭露真相,还是随口一说,甚至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都可能遭到政府的惩罚。今天是宋某杰因“猜测博彩合法化”被拘留,明天可能是普通网民因转发一条帖子被秋后算账。而最终,当一个社会失去了自由表达的权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审查的对象。
本质
当一条未经官方认证的信息都能成为拘留理由,当“扰乱公共秩序”成为打压言论自由的万能借口,我们不得不问:中国的法律,究竟是在保护社会秩序,还是在维稳体系下沦为剥夺公民自由的枷锁?
宋某杰的遭遇,是所有中国公民的警示:在这个言论自由被扼杀的国度,随意发言,可能让你失去自由。而当司法权力沦为打压言论的武器,真正的谣言就由权力者来书写,真正的赌场也早已开设,只不过,赌注是14亿人的未来。
作者:李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