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省长任振鹤率队进京,密集拜会多个国家部委和央企,表面上是为地方经济发展争取支持,实际上不过是向习近平的“家族企业”输诚,跪求拨款分杯羹。所谓的“合作交流”,不过是中共权力体系内部的一场利益分配和资源掠夺,央企沦为家族提款机,地方政府官员跪舔讨封,甘肃人民最终能得到什么?恐怕仍是烂尾项目和腐败横行。
甘肃高官组团进京,“求财”还是“输诚”?
2月10日至11日,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省长任振鹤带队进京,轮番拜会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和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央企,求取政策支持与资金拨付。这种“跪求式”公关,在中共体制内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向中央“请示汇报”,表面上是争取资源,实际上是在向习近平家族输诚,确保自身仕途稳固。
值得注意的是,此行除了政府部门,甘肃官员还重点拜会了多个央企,包括国铁集团董事长郭竹学、总经理宋修德,中国五矿集团董事长翁祖亮,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罗熹、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吴富林等。这些企业表面上是“国家企业”,但实际上早已被习家军团牢牢控制,成为习家族的“利益收割机”。
央企:国家资产,还是习近平的提款机?
从甘肃官员的行程来看,几乎涵盖了所有“肥水”最多的领域:交通、能源、土地开发、基建工程、金融保险。这些领域的央企早已成为中共权贵的提款机,任何大型投资项目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官员家族的财富链条。
例如,国铁集团控制着全国铁路建设和运输资源,近年来在高铁建设和物流运输上投入巨大,而相关资金流向往往不透明,成为利益输送的温床。国家能源局更是掌管全国能源规划和审批,在光伏、风电、水电等领域的政策支持,往往决定了地方官员能否顺利完成“政绩工程”。这些部门的“一纸批文”,背后往往意味着千亿级的资金流动,而最终受益的,从来不是普通民众。
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此次拜会央企时,满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的重要讲话”,不断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乞求央企“加大对甘肃的支持力度”。但这笔账,最终是要由谁来买单?过去十年,甘肃各类基建投资无数,地方债务高企,真正造福百姓的项目却少之又少。此次央企若再拨款给甘肃,这笔钱又会流向哪些人的口袋?
地方官员跪拜式乞讨,权力分赃才是重点
胡昌升和任振鹤此次进京,除了求取资金,更重要的目的是向中央表忠心,确保自己在仕途上的稳定地位。在习近平的独裁体制下,地方官员的忠诚度决定了一切,而“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因此,每次地方官员进京,都会高调宣扬“习近平视察的重要讲话”,并刻意向习派央企靠拢,以换取更多政治资本。
此外,此次甘肃官员还与多个部委高官会面,包括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关志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等。这些人无一不是习近平在党内布局的亲信,他们掌控着中央政策的审批权,决定着地方政府能否获得资金和项目。甘肃官员必须向这些人表达忠诚,以换取政策支持。
央地交易的本质:谁在掠夺?
此次“拜会”最终达成了哪些具体协议,甘肃官方没有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的几个月,甘肃将会迎来一系列央企主导的投资项目。这些项目表面上是为了“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但最终的资金流向,往往是权力体系内部的利益输送。
中共体制内,地方政府的财政高度依赖中央拨款,官员的政绩则依赖投资项目。因此,地方官员只能通过央企的扶持来“充实口袋”,而央企则借此机会将资金输送到权力体系内的既得利益者手中。最终,这些资金不仅不会真正用于民生项目,反而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
甘肃人民能得到什么?
在这样的权力游戏中,唯一的输家是甘肃的普通百姓。甘肃是中国西部欠发达省份之一,长期以来,贫困、生态破坏、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严重。但历届官员的所谓“发展战略”,从来都不是以百姓福祉为核心,而是以如何“跑部钱进”为核心。
这次进京“拜会”,甘肃官员们口口声声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能源基地”“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等,听上去光鲜亮丽,但最终会不会又是一堆烂尾工程和债台高筑的财政黑洞?十年前的“西部大开发”口号还在耳边回响,但真正脱贫致富的,只有那些在政府项目中捞得盆满钵满的官员和央企高管。
结语:朝贡政治,谁才是主人?
在封建时代,藩王进京朝觐皇帝,需要带上丰厚的贡品,而今天,中共官员进京,带的不再是黄金珠宝,而是跪舔与表忠心。这次甘肃官员的进京之行,再次证明了习近平的家奴们必须不断进贡、不断跪拜,才能保住自己的官位。央企、国企看似是“国家资产”,但实际上早已沦为习近平家族的提款机,而甘肃不过是这个巨大权力机器中的一个小小齿轮,被反复收割,循环往复,百姓的命运则依旧沉沦在政治的泥沼之中。
甘肃官员的这场“朝贡”还会继续,而中国其他省份的官员们,恐怕也正排着队进京,等待着他们自己的投名状时刻。
作者:尹晨阳
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