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召集“杭州六小龙”企业共议科技创新,连春晚“扭秧歌机器人”制造商都在座。然而,当政策吹捧掩盖技术短板,人才流失、市场壁垒仍然严峻,这场科技盛宴究竟是产业突破,还是官场幻象?
科技创新,是中国近年来的高频词,而官员的“科技焦虑”更是肉眼可见。近日,浙江省委书记王浩召集科技企业开会,座谈“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甚至连春晚舞台上的“扭秧歌机器人”制造商宇树科技都成为座上宾。这一幕让人疑惑:浙江的科技产业难道真的繁荣到可以靠跳舞机器人展示成就的地步?
图源:浙江卫视截图
表面上看,这场座谈会集结了“杭州六小龙”企业,包括游戏公司、人工智能企业、机器人公司等,浙江官员对他们赞不绝口。然而,在政策吹捧的背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市场竞争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仍然是中国科技行业难以回避的痛点。
扭秧歌机器人上春晚,科技创新靠“秀”吗?
浙江的“科技神话”从一台会跳舞的机器人开始。今年春晚,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台,带来了一场“扭秧歌”表演。尽管外界对其娱乐性津津乐道,但业内人士很快指出,这不过是商用机器人市场的一次秀场营销,其技术水平与全球顶尖人形机器人仍有显著差距。
图源:浙江卫视截图
然而,这台“扭秧歌机器人”却出现在浙江的科技创新会议上,似乎象征着某种“科技成就”。这不禁让人想起过去的“人造太阳”、“自主芯片”宣传潮,官员们热衷于在公开场合制造“高科技盛世”的幻象,而真正的核心突破,却往往没有声音。
政策加持,科技企业的“政绩工程”
“杭州六小龙”之所以被浙江官方视作科技典范,与政策扶持密不可分。浙江省近年来大力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出台“机器人+”行动计划,支持AI、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新兴行业。然而,政策热潮下,一些企业更像是“政策红利收割机”,靠补贴、政府采购存活,而非靠真正的市场竞争力立足。
比如,被捧上天的DeepSeek虽然在国内AI大模型领域受到关注,但其核心技术和算力依赖于国外供应链,仍然难以挑战OpenAI、Google等国际巨头。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机器人行业,中国的机器人制造商大多依赖进口零部件,缺乏自主供应链,这些现实问题被官员的“科技繁荣”宣传所掩盖。
产业繁荣是假象,核心短板难解
浙江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到,要解决科技创新中的“成长烦恼”。但这些烦恼并非简单的政策调整就能解决,而是关乎整个科技体系的根本困境。
首先,中国高端科技人才仍在大规模流失。据统计,近年来,大批理工科博士选择出国深造并留在海外,这直接影响了国内科技创新的持续能力。而在国内,即便是顶尖企业,也往往更倾向于短期收益的应用开发,而非基础研究。
其次,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机器人、高端芯片、AI训练硬件等,仍然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即便杭州的AI企业再多,若没有自主供应链,所谓的“科技盛世”仍然是虚幻的。
从“科技秀”到产业实质突破,还要多少年?
这场座谈会展现了浙江官员对科技产业的高度关注,也反映出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政策吹捧下的“科技盛世”,真的能带来实质性突破吗?如果核心竞争力依然薄弱,科技创新仍依赖政府输血,那么这样的科技繁荣究竟能维持多久?
杭州,这座被寄望成为“中国硅谷”的城市,正在努力塑造科技创新的新形象。然而,跳舞的机器人、政绩化的科技座谈、政策推高的“网红企业”,是否能真正填补产业短板,仍然存疑。科技的突破,不是靠一台机器人扭秧歌,也不是靠政府站台,而是靠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市场竞争力。
浙江的“科技梦”与现实之间,仍然有一道鸿沟,而这道鸿沟,并不是一场座谈会就能填平的。
作者:临清
编辑:周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