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这位被吹捧为“铁面拆迁官”的地方大员,以强势造城、复建古迹闻名。然而,他的“政绩”背后,是多少被强拆的家庭?多少土地交易的猫腻?拆出GDP,修出仕途,却掩不住一地腐败的狼藉。
“铁腕”拆迁,镀金仕途
耿彦波,这位被奉为“城市改造者”的地方官员,素以强硬作风著称。他的治理哲学很简单:推土机比选票管用,政绩比民意重要。大同古城复建、榆次老城改造、太原龙脉开发……每一项工程都成为他履历上的“金字招牌”,而每一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城池背后,都留下了无数强拆现场的瓦砾和冤屈。
他被塑造成废寝忘食的模范官员,似乎只要日夜兼程、不顾一切地推进城建工程,就能洗白所有争议。然而,百姓只看到拆得轰轰烈烈,却没看到资金的流向。耿彦波式的“政绩工程”,究竟是在“复兴文化”,还是借着复建古城之名,铺垫官员的升迁之路?
政绩工程,百姓买单
城市美化的背后,是一个个被拆迁的家庭,是一张张强征补偿的“不平等条约”。所谓的“治理地方”实则是“赶尽杀绝”,所谓的“振兴文化”实则是“利益输送”。
古城复建的资金从何而来?土地出让的背后是否有利益输送?拆迁补偿又是如何计算的?这笔账,谁来给百姓算清?有人痛失家园,有人权力寻租,这一套官场把戏早已屡见不鲜。耿彦波们大谈“文化传承”,但谁敢去查他的政绩里有多少土地交易的黑幕?有多少官商勾结的秘闻?
贪腐的阴影:城建神话背后的金权交易
古城复建、道路改造、城市美化,每一项工程都意味着巨额财政投入,而这些资金最终流向了哪些利益集团?据坊间传闻,耿彦波主政之地,城建项目的招投标过程总是那么“顺理成章”地落入某些熟悉的资本手中。有的公司靠承包耿氏工程起家,有的官员靠配合耿氏规划“升官发财”。
他的城市建设“成绩单”里,是否藏着一张张权钱交易的合同?他口中的“百年大计”,是不是不过是权贵资本与地方官场的一次次共谋?一边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歌颂,一边是百姓在拆迁废墟上的痛哭——耿彦波式的政绩,到底是历史功绩,还是权力贪婪的写照?
谁来评判?百姓的痛苦,仕途的光辉
耿彦波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座座“政绩丰碑”,但这些“丰碑”不是百姓的幸福,而是官员仕途的垫脚石。古城是建好了,可百姓的生计呢?道路是铺好了,可拆迁户的泪水呢?
那些被强拆的人,是否有机会回到自己家园?那些被牺牲的民生项目,是否还能被重新拾起?那些隐秘的交易,是否真的能永远被掩盖?
千秋功过,任人评说。但在中共体制下,功过的裁决权掌握在谁手中?耿彦波们可以安然退场,可百姓呢?那些被拆掉的家、被出卖的土地、被压榨的生命,是否也能像他们的仕途一样,迎来光明的“升迁”机会?
作者:周翔
编辑:耿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