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可为”的陷阱:习近平口惠而实不至的民营经济承诺

中国权益网,为真相发声!
00:00
00:00

习近平声称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但中共长期打压、割韭菜、政策翻脸无常,民企信心尽失。此次座谈会不过是粉饰太平,资本寒冬仍在加剧。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再度高调表态,声称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一以贯之”,并宣称“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然而,在这场官宣式的会议背后,民营企业家们是否真的能看到光明,还是只是又一次“割韭菜”前的麻醉剂?

口头承诺VS现实打压

习近平在讲话中宣称“民营企业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但事实是,过去几年,民企遭受的政策折腾与监管打压让创业者望而却步。2018年,民企“大佬”们纷纷在官方压力下表忠心;2020年,蚂蚁集团上市计划被紧急叫停,马云被边缘化;2021年,滴滴被重罚整改,教培行业一夜归零;2023年,知名房企如恒大、碧桂园深陷债务泥潭,私营经济环境每况愈下。这些还不够说明中共对民企的态度吗?

“大有可为”的陷阱:习近平口惠而实不至的民营经济承诺

尽管习近平强调“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但现实却是,国企仍然占据绝对优势,政策“红利”往往只向国企倾斜。所谓的“同等法律保护”在权力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中共以“反垄断”、“共同富裕”等名义肆意整肃企业,政策朝令夕改,让民企活得如履薄冰。

“大有可为”还是无路可走?

习近平口中的“新时代新征程”,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恐怕更像是“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去年,资本大规模外逃,外资企业撤离潮愈演愈烈,连中国富豪也加速移民和资产转移。面对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化,民企不再幻想能在中共的“亲清政商关系”下谋求真正的发展,而是忙着找退路。

中共所谓的“纾困政策”更像是“温水煮青蛙”——解决融资难、优化营商环境的承诺已经喊了无数次,实质上却只是缓兵之计。一边承诺“不打折扣”地落实政策,另一边却通过税收、行政手段让民企寸步难行。座谈会上,华为、比亚迪、小米等代表民营企业发言,但他们的成功,依赖的是特殊政策扶持,普通中小企业根本无法企及。

权力操控下的经济“阳谋”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的讲话特别提到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防范企业风险”、“培养企业接班人”等话题。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很简单:中共需要民营经济提供就业和税收,但绝不允许资本威胁其统治根基。那些过于成功、影响力过大的企业,随时可能被整肃,民企的“安全线”永远取决于政权的需要。

更荒谬的是,在这场座谈会后,中共官媒还在大肆吹捧“新时代民企春天到来”,似乎只要习一句话,就能让市场信心回归。但市场是现实的,真正的经济活力不是靠政治会议和领导人喊话,而是靠自由、公正、稳定的营商环境。问题是,中共真的愿意放权让市场决定一切吗?

结语:谁还敢信?

从习近平的话术来看,这次座谈会的目的不过是安抚民企,防止资本继续外逃。然而,民营企业家们心知肚明:今天你可以是座谈会的座上宾,明天就可能变成“共同富裕”的祭品。曾经的互联网大佬、地产巨头们已经用血泪证明,中共的承诺不过是纸上谈兵。

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家还能“大显身手”吗?真正有智慧的企业家,恐怕早已选择低调行事,甚至未雨绸缪,远离这个随时可能翻脸的市场。而那些仍心存幻想的,只能祈祷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被割的韭菜。

作者:朱辉

编辑:刘庆峰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分享有价值的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chinarights.news@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感谢您的支持。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深度评论

《圣经》的几种说话方式:探讨其来源与权威

2025-2-15 14:18:31

深度评论

江苏中农集团“蒸发”式跑路:董事长失联,投资者成“待宰羔羊”

2025-2-19 21:13: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