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官网近日更新,显示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已兼任秘书长。这一安排引发外界质疑:一个近年来遭遇信任危机、成员国接连退出的合作机制,如今由以“战狼外交”著称的华春莹掌舵,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正试图以更强硬的方式挽回局面?
华春莹以其犀利强势的发言风格闻名,曾多次在外交场合上演“舌战群儒”,但在国际社会,许多国家对其态度并不买账。她从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位置卸任后,如今转战中东欧合作领域,是否意味着中国外交风格将在这一地区继续向战狼模式靠拢?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7+1合作”)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度被北京视为突破欧盟封锁、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重要平台。然而,近年来该机制已大幅缩水,立陶宛、捷克等国相继退出,其他成员国对中国的承诺也愈发谨慎。面对这种困局,华春莹的到来,是试图“强行续命”,还是在中国外交失势的废墟上另起炉灶?
更令人玩味的是,这个秘书处看似是一个外交协调机构,但其成员单位遍布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友协乃至多家国有银行,涉及范围之广让人不禁怀疑其真实职能。究竟是推进合作,还是继续延续中国特色的“红色外交”套路?
从新闻司到中东欧事务,华春莹的角色变化,可能并不意味着她的外交风格会有任何改变。事实上,她在外交部发言人岗位上,已经将新闻发布会变成了中国官方话语的单向输出平台,而非真正的国际沟通渠道。如今,她转战中东欧,是否会继续沿用强硬口径,对外输出“中国方案”,但实际作用却更倾向于“内宣”?
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国际舆论场上节节败退,“战狼”策略导致的负面效果已经显现。如今,华春莹走向新的岗位,是否还能延续她的“战狼”风格?面对中东欧国家对中国投资的信任危机,她的到来是“拯救”还是“加速崩塌”?未来的发展或许会给出答案。
作者:周翡
编辑:张宇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