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而不查、救而不救”:中共式防汛抗旱的政治秀场再开幕

中国权益网,为真相发声!
00:00
00:00

4月7日,又一场由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主持的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几十位省长、官员在线上点头哈腰、屏幕前肃然。台词早已熟稔:“人民至上”“风险异常”“高度警惕”。唯一的新意,大概是张副总理突然认真地说了一句:“要着力解决检查走过场等问题。”好家伙,说得就像不是他们自己多年把检查做成了走过场一样。

灾难惯犯,先演再说

众所周知,中共的“防汛抗旱”会议是一年一度的政治仪式,既不为人民解决问题,也不为灾害做预案,而是为政绩兜底、为责任甩锅、为宣传造势。今年张国清亲自出面,大讲“扎实检查”“专业力量下沉”,听起来像是在大病初愈,其实是多年病入膏肓。

所谓“扎实检查”,不过是层层上传的台账资料,依然靠村干部和基层劳苦功高地“填表、签字、合影”。而所谓“技术手段不足”“人员配备有限”,恰恰就是中共体制主动制造的灾害治理真空——一旦洪水来临,死的是百姓,查的是地方,罚的是替罪羊。

会议前移,灾情依旧

政知见报道“会议时间提前”,仿佛把时间轴拨快一点,洪灾就能少来几场。但哪怕3月就开始喊“提前准备”,等洪水真来了,还是会看到熟悉的景象:水漫大街、堤坝决口、群众哭喊无助、官员指天画饼。

“查而不查、救而不救”:中共式防汛抗旱的政治秀场再开幕

会议里说“要果断采取关停管控刚性措施”,实际上就是“该封就封”“该断就断”,继续沿用中共在疫情中练就的极权式“统一调度”。至于人民死活?“减少伤亡”四个字在稿子里提一提就行,新闻联播播过去,大家就该为“国家效率”感动落泪。

从“防”到“演”:灾害治理的国家幻觉

张国清反复念叨“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听起来像模像样,实则完全脱离现实:从灾后救助到灾前预防,靠的不是口号,而是财政支出、治理制度与基层能力。问题是,这个体制里基层干部不是忙着维稳就是忙着应付检查,哪还有力量真正“预防灾害”?至于“综合减灾”,说白了就是“有灾了你别吵,让媒体闭嘴”。

每当灾害频发、群众死亡、房屋被冲毁时,中共总是会摆出一副“我们很关心”“我们很努力”的模样。但事实上,谁都知道,这个体制对灾害的管理,本质上是对风险的掩盖、对责任的转嫁、对死者的抹平。

责任制的幻象与“共管”的骗局

这次会议还大谈“党政共管、逐级包保责任体系”,听起来好像层层落实,其实是层层卸责。一旦出事,中央永远是“部署得当”,出事的是地方;地方再推给下属、下属再怪天气,“多年一遇”“百年未有”成为掩饰管理失能的万用借口。

至于“逐级包保”体系,就像把一张破网层层缝补,却没有人管网眼的大小,结果灾难一来,全盘皆输。最底层的官员承受最大的压力,而最上层的拍板者依旧稳坐高位,只需在新闻中“强调”“部署”“督导”,一身轻松。

危机当商机:防灾也能变成掠夺

不要低估这个体制把灾难变现的能力。每一次洪涝灾害过后,都是一次“财政拨款”“基建重启”的好时机,尤其是那些“修复堤坝”“应急采购”项目,早已是某些利益集团的摇钱树。水没过百姓的屋顶,也填满了某些人的腰包。

这场视频会议,也不过是年度大戏的彩排环节,下一幕早已写好:地方作假、灾情掩盖、群众维权、舆论封锁、问责替罪、中央“指导”。这不是防灾,而是剧本;不是治理,而是演出。

结尾:洪水未至,假象先淹

张国清的一席话,看似犀利,实则暴露了体制的底色:明知问题存在多年,却始终没人解决,原因就在于这个系统从不真正为“防灾”服务,而是为“保面子”“护政权”运转。

当一国的防灾体系靠会议维持、靠表态支撑、靠视频连线“落实”,那么真正的灾难,不是暴雨,而是那种体制性的冷漠与无能。

这场“着力解决走过场”的会议,本身,就是最大的走过场。

作者:沈庆

编辑:程军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分享有价值的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chinarights.news@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感谢您的支持。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深度评论

“程序杀人,比子弹更冷”——刘汉斌案揭示中共如何系统化司法清洗异议者

2025-4-7 20:39:22

深度评论

“巡视”还是“寻仇”?——中共第五轮黑帮式权力巡视的真相揭露

2025-4-8 12:50: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