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二十届中央第五轮巡视”的全面部署。这一看似例行的政治动作,实则是中共权力黑箱运作中最具恐吓意味的一环。本轮巡视涵盖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时对昆明市进行“提级巡视”,并联动巡视长春、杭州、武汉、成都等5个副省级城市。
这是一次披着“反腐”外衣、打着“监督”旗号的政治猎杀行动,其本质是一场典型的黑帮式“清场秀”与权力整肃。
“巡视”的黑话:清洗、立威、再忠诚
在中共的话术中,“巡视”被包装成“发现问题、推动整改”的制度安排。但事实上,这一机制自设立之初就从未脱离“权力清洗”的本质逻辑。所谓“常规巡视”“提级巡视”“联动巡视”,不过是将“打击异己、封杀不听话官员、制造恐惧氛围”的黑话转换成技术化术语。
以“提级巡视”昆明为例,这是中共特有的“下克上”式操作,意味着中央直接跳过云南省委,对地方权力核心进行“斩首式”盘查——这不是制度监督,而是权力审判。
“全面覆盖”是假象,选择性打击是真相
表面看,这次巡视覆盖面广、力度大。但事实上,巡视对象的选择从不随机,而是建立在“权斗路线图”上的精密计算。从浙江到湖北,从湖南到四川,很多地区都曾被认为是“团派残余”或“地方山头”,此轮巡视即是打击非习派地方势力的一次系统性清场。
联动巡视的长春、武汉、宁波等地,更是“信号强烈”:这些城市近年来因地方主政者“不够表忠”或涉入高层权斗而成为“重点关照对象”。巡视组的到来,犹如黑帮“杀鸡儆猴”的现场执法。
“反腐”已沦为工具,制度性腐败才是真病
中共自十八大以来大张旗鼓“反腐”,表面上官员纷纷落马,但深层制度性腐败却愈演愈烈。巡视不是解决腐败的手段,而是制造恐怖的工具。凡是“不听话的官员”“被视为威胁的人物”,都可能被“巡视利剑”砍向头颅;而真正的权贵家族、红色资本、军工巨鳄,却稳坐权力金字塔,安然无恙。
巡视制度从未审视自身的权力滥用与监督空转,更不会质疑造成腐败的根本体制:一党独裁、信息不透明、权力无法制约。它只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威慑机制,将中央权力灌注到每一条地方神经,确保“忠诚”大于“能力”,“表态”重于“政绩”。
谁在巡视巡视者?
更讽刺的是:巡视组本身就是一群不受监管的“特权部队”。他们“驻点即权力”,“谈话即审判”,被巡视对象无人敢拒。他们调阅资料、夜谈官员、收集“政治问题”,手握无监督权力而毫无责任机制,权力之傲慢直追古代钦差。
而当下“联动巡视”的设定,进一步将省级巡视机构与中央形成“上下呼应”的黑链条,一旦目标确立,地方官员即陷入多面合围、无处申辩的境地,堪称体制版的“围猎剧”。
恐惧笼罩下的忠诚表演
巡视一到,地方官场上便是“表态潮”此起彼伏:有人急忙召开“自查自纠”会议,有人发布“深刻检讨”通报,有人高调“汇报学习体会”。巡视组不需要查出问题,问题会自动浮现;不需动手整人,人会主动低头认错。
而巡视结束后,一批批“新忠诚者”扶正上位,一批批“旧山头人”灰飞烟灭。官场洗牌悄然完成,体制顺利“自我进化”。这是一种毫无制度保障的忠诚竞争游戏,每一轮巡视都是一次新的“忠诚选拔赛”。
权力的“体检”,还是体制的癌变?
官方总爱用“政治体检”形容巡视。但这其实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错位认知:真正的体检应是社会、法律、媒体对政权的审视与制衡;而中共的“体检”,却是权力自查、家族自省、政党自演。
在一个没有新闻自由、司法独立与民主监督的专制体制中,所谓巡视无非是“黑帮式家法”:由老大派出信得过的人,对“犯了忌讳”的小弟进行暴力教育,顺带立威恐吓旁人。
巡视制度表面越完备,实则越暴露出这个政权对自身失控的深层焦虑。它不是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工具,而是极权主义恐惧机制的现代升级。
结尾:
第五轮巡视的启动,不是中国制度的自信,而是中共统治危机的投影。它试图通过恐惧维系秩序,用清洗重塑忠诚,但代价是越来越严重的政治窒息与制度腐烂。一个政权若必须靠不断“巡视”来维持内部稳定,它本身就是病入膏肓。(作者|仇远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