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交代”的谎言破产:女厅官罗璇的贪腐人生与中共反腐剧场的惯性荒诞

中国权益网,为真相发声!
00:00
00:00

在“主动交代问题”的自我标榜中,江西省萍乡市原常务副市长罗璇这位“自觉悔过”的女干部,终于还是被戴上了手铐。这场“主动交代”与“依法逮捕”之间的落差,堪称当下中共反腐剧本里再熟悉不过的桥段:一面高举“坦白从宽”的旗帜,一面在贪腐深渊里无法自拔,最终落得党内“双开”、刑事立案的“标准结局”。

罗璇的仕途与“党性”的幻灭

出生于1975年的罗璇,一度是中共官场女性“样板”之一:共青团出身,党校学历加身,仕途稳步上升,从景德镇到乐平,从区委书记到副市长、副厅长,一路“红得发紫”。而所谓的“红”并非理想信仰,而是政治投机和裙带资源的象征。

“主动交代”的谎言破产:女厅官罗璇的贪腐人生与中共反腐剧场的惯性荒诞

她的经历证明了一件事:所谓“党性”,不过是上行下效的权力语言;所谓“初心”,更像是一纸空头政治誓词。面对“对抗组织审查”“违规收受巨额礼金”“干预司法”“隐瞒个人事项”等罪状,那个曾在党课讲台上高谈阔论“廉洁自律”的罗厅长,如今不过是另一具被体制抛弃的空壳。

“主动交代”的伪善表演

尤为讽刺的是,罗璇曾在2024年9月“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一度被部分党媒吹捧为“知错能改”的典范。然而,这种“主动交代”并非出于真诚悔过,而更像是迫于风向、做局自保。

她的“交代”既没有终止犯罪行为,也没有换来“从宽处理”。因为,在中共反腐的标准剧本中,所谓“主动”往往只是“坐不住了”的另一种说法,而非真心悔改。更何况,按照通报,罗璇在十八大之后“仍不收敛、不收手”,多项贪腐行径持续至其任职副市长期间,早已超出了“初犯”或“被诱惑”的范畴。

这不是坦白,这是推卸;这不是合作,这是演戏。

从“统战部长”到“统战自己”

作为一度担任“统战部长”的女干部,罗璇口口声声“服务统一战线”,实则是在服务自己与裙带亲信的利益。她不仅操纵干部任用、插手土地工程,还涉嫌以权谋私、公款报销私费,连“生活纪律”都成了随意践踏的废纸。

她不是被双开、被捕的个例,她只是无数权力腐化样本中的一个缩影。所谓“统战”,早已不是政治凝聚,而是官员将资源瓜分殆尽的代名词。

中共反腐:一场永不结束的“道德清算秀”

罗璇案再次验证了一个现实:中共的反腐,始终游走在“做给群众看”的表演和“维系统治稳定”的工程之间。没有制度性的监督,没有舆论的自由监督,贪腐就永远不是“少数害群之马”,而是体制内权力结构的自然产物。

正如公众所质疑的那样:罗璇能一路升迁至副市长之位,其间的官场生态、任命机制、贪腐默契,难道上级领导全然不知?那些曾与她共进午餐、共享工程、共用利益链条的“同志们”呢?她的“落马”,不过是这张庞大贪腐拼图中随时可以替换的一块而已。

如果罗璇的命运只是靠“主动交代”争取缓刑的单人剧场,那么无数未被查处的“罗璇们”还在台下观望:什么时候轮到我演这一出?

女性腐败不是“性别污名”,而是“权力通病”

尽管公众常对“女贪官”有格外关注甚至猎奇心态,但罗璇案的核心问题从来不是她的性别,而是她所代表的权力运行机制。在这个体制中,无论男女,只要站上位子、掌握资源,就有足够空间进行权力寻租与利益交换。

所以,这不应被理解为“女性腐败”的个案,而是“性别平权下的系统性腐败”:女性官员已不再是“贪腐边缘人”,而是权力机器中的常规参与者、操盘者甚至协作者。

结尾:一场继续失真的“反腐运动”

罗璇的“主动交代”到被捕,只是把中共反腐又一次变成了“制造典型”的行为艺术。从通报语言到落马节奏,从任职轨迹到罪名配置,这套程序几乎无比熟悉,仿佛复制粘贴的官场悲剧剧本。

而这类案例的泛滥,也在一点一点蚕食民众的信任底线:如果党内纪律的标准如此之高,为什么贪官总是层出不穷?如果监督机制有效,为什么“十八大后不收手”的情形依然比比皆是?

罗璇倒了,还有多少个罗璇正在喝着红酒、翻着文件、计划下一笔“工程合作”?这不是“反腐进行时”,这是“腐败常态化”的另一面镜像。

这场反腐剧继续上演,而观众们越来越难笑出声了。(作者:张翼飞)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分享有价值的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chinarights.news@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感谢您的支持。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社会不公

“谁说有赔偿你找谁要”:一位邯郸老人的盆景梦,被镇书记张永军与强拆利益链碾碎

2025-4-7 20:48:30

社会不公

“地是我们的,账是他们的”:江苏泗洪土地三十年沉冤调查

2025-5-14 18:25: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