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山东青岛即墨的看守所内,一位已经年满59岁的女性依然被羁押,案件迟迟未有判决结果。她既不是黑恶势力,也非腐败高官,而是原青岛市即墨区的一名普通乡村教师——管晓燕。
她因反对非法强拆、依法维权而被打压,又因组织公民联署、参与建议改革而被多次拘留甚至监视居住,最终在一次号召上万人实名签署的网络行动后,于2023年再次被捕。
她的故事,是一名女性基层教育者面对强权、审讯、药物剥夺与体制冷漠的抗争记录,也是一部中国维稳体系如何通过“合法外衣”打压维权声音的真实写照。
以下,是她从2018年至今七年维权经历的完整还原。
一、人物简介:基层教师、维权公民、人权捍卫者
管晓燕,女,1966年3月27日出生,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原为即墨区蓝村镇乡村小学教师,后在青岛市即墨山师实验学校小学部任高级教师。她不仅是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因抵抗强拆而走上维权之路的普通公民。多年来,她积极参与人权联署、组织访民普法活动,成为山东维权圈内公认的“敢言教师”。
二、2018年:非法强拆与维权起点
2018年10月,管晓燕面临自家合法房屋即将被青岛即墨潮海区政府强拆的危机。她依法提出异议并尝试通过信访、投诉等渠道维护自身财产权,但所有反馈均石沉大海。反之,她屡遭警方以“传唤”“扰乱秩序”为由带走讯问。
在该年及此后,她被当局拘留2次,其中3次更出现遭陌生人尾随、车辆追撞等疑似谋杀未遂行为。此阶段成为其走向系统维权的转折点。
三、2019年:在拘留中房屋被毁,维稳协议胁迫签署
2019年8月30日,管晓燕在拘留中,其位于潮海区的两处住宅——均有正式房产证——被当局趁机强拆。此举严重违反《物权法》与《行政强制法》的相关程序性规定。
更令人震惊的是,政府人员于三日后进入看守所,强迫她在《息诉罢访协议书》上签字,并威胁:“不要抵抗政府,没有罪也一样可以批捕你。”管晓燕拒绝妥协。
四、2020年:被殴打、断药、险些致命的“非杀式迫害”
2020年6月23日,管晓燕前往即墨宾馆申请查看递交至第十巡视组的材料处理情况,途中遭警方带至派出所审讯超过五小时,并遭殴打致全身瘀伤。同年9月28日,她赴国家信访局继续控诉逼拆不公,再次被截访、审讯,并被强行扣押其所需药品和胰岛素,导致其血糖急剧升高、心脏病发作,几近死亡。
此外,当局通过教育系统施加惩罚,自2020年起克扣其工资与奖金直至退休。
五、2021年:四千人联署建议书成政治敏感信号
2021年8月,管晓燕牵头起草并联署一份《建议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移交检察院》的建议书,集得四千人签名,准备递交全国人大。这份建议书立足于法治框架,却被地方政府视为“政治不稳定因素”。
2021年9月16日,其所在单位校长王光向她质询联名书内容,劝其“停止维权”,遭拒后不久,她即被带走,在医院中监视居住长达一年,至2022年10月才被取保释放。
取保期间,尽管全程被监控,她依旧坚持在访民网络群体中传播法律知识,普及信访流程与法律援助路径,深得众多访民信任与尊敬。
六、2023年:“金色的翅膀”联署成为压制新导火索
2023年5月,管晓燕发起题为“金色的翅膀”的线上实名联署活动,提议设立“访民监督管理委员会”。该活动短时间内吸引全国访民11800余人签署,并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意在正式提交全国人大。
该行动迅速引起政府高度警觉,全国多地访民被警方约谈、警告甚至短期关押。6月21日,管晓燕以“组织联署签名抵制警察肆意羁押维权人士”为由,再度遭即墨警方刑事拘捕。
七、2024年:审而不判的司法拖延
2024年4月10日,管晓燕案在青岛市第二看守所内开庭,但审理被多次延期,原因是她“拒绝承诺放弃维权权利”。该理由违背基本司法程序原则,其案至今无判决结果,已羁押超过1年10个月。
目前她仍被羁押在青岛市第二看守所(即墨市普东镇青平高速普东出口,邮编266234),无医疗支持,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八、法律与人道援助呼吁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被羁押的嫌疑人应在合理时限内决定是否起诉并审理,长期无判决实属程序违法。更令人忧虑的是,在无明确罪名、无危险行为背景下,长期剥夺人身自由,已构成严重侵权。
国际人权观察组织与中国民间社会呼吁,应立即对管晓燕案展开独立司法审查,保障其医疗权利、律师会见权与审判公开权,呼吁国家尽快给予释放或依法审理,不得以“思想表达”作为惩治理由。(撰文|常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