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崩溃边缘,民营企业成中共“司法抢劫”目标

中共地方政府为应对财政危机,依靠异地执法掠夺民企资产,广东省出台新规反制,民营经济信心严重受挫。

近年来,民营企业家成为中共地方政府眼中的“狩猎目标”,司法系统充当掠夺工具,以填补财政空缺。这种被称为“远洋捕捞”的异地执法行为正大范围在广东等发达地区蔓延,仅在2023年,广东就有近万家民企因所谓的“涉黑涉恶”罪名遭冻结、查封。广东省的互联网公司和制造企业,成为外省执法机关跨省掠夺的重灾区,企业家人心惶惶。网络上的讨论显示,这些执法行动大多带有强烈的逐利动机,俨然是一场司法系统借“执法”之名行掠夺之实的公开抢劫。

地方财政崩溃边缘,民营企业成中共“司法抢劫”目标

广东方面为保护本地企业的正常经营,被迫出台新规,要求异地执法须经省公安厅核准。然而,这一反制措施的背后是地方财政系统的困境愈演愈烈。经济学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近失控,在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连公务员工资都难以支付,资金匮乏使得地方政府将目光转向拥有资产的民营企业。在这种背景下,司法机关作为地方政府筹资的“最后一根稻草”,大肆冻结企业账户,将民企资产视作缓解财政危机的“变相税收”。

地方财政崩溃边缘,民营企业成中共“司法抢劫”目标

这种司法掠夺让全国的企业家们人心惶惶。即使企业家清白无辜,也可能因“涉黑”或“涉恶”而被判定为“有罪”,一旦资产被查封,企业便几乎难逃被肢解之命运。面对不公正的执法,企业家维权之路寸步难行,许多人最终被迫认罪“交钱了事”,换取短暂的“自由”。这种“司法敲诈”现象愈演愈烈,使得中国的法治形象愈加破败,企业家的信心和安全感被彻底摧毁。

随着“远洋捕捞”大规模肆虐,中国的民营经济逐渐失去生命力。外部压力加剧,内部掠夺横行,投资环境持续恶化,企业纷纷将资本外迁,甚至“躲避”司法迫害。中共将民营企业当成填补财政空洞的“提款机”,其短视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地方政府的掠夺式司法,不仅破坏了法治环境,也对国家经济体系产生了不可逆的深远影响。在这种局势下,所谓“法治社会”不过是一场虚妄,而民营经济的未来更是岌岌可危。

声明:本网站发布此文旨在分享有价值的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chinarights.news@g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感谢您的支持。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社会不公

70万亿债务拉响警报!党内豪赌与民生无望,人民心中怒火难平

2024-10-27 11:44:59

社会不公

反腐警察与快递员的见证:举报信背后,是访民的无声控诉

2024-10-31 11:45:0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